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10-09-03

  Frost & Sullivan首席顾问 王煜全

  今年8月28日是新浪微博的周岁纪念。短短一年的时间,新浪微博聚集了超过2000万用户。新浪微博的发展迅速,除了体现了用户的需求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开放性。

  点开新浪微博的应用页面,这里已经有224个应用可供大家选择了,有电脑客户端、有手机客户端、有聊天机器人、有博客插件、有游戏,还有很多实用工具。数量如此众多的应用是如何迅速实现的呢?其实这并非新浪一家的功劳。

  在新浪微博的应用页面的左下角,能够找到找到新浪微博开放平台的入口。在平台上有随时可供下载的开发文档,以及如何利用开发文档进行开发的介绍和演示。任何一个开发者,不管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手机上,都可以参照开发文档的说明,自由调用新浪微博的开放接口,或者把用户信息发送到新浪微博里,或者把新浪微博导出到其他应用里,或者利用新浪微博二次开发出象微博分析家或者微博聚合阅读这样的新应用。

  最近的互联网里,充斥着对各大网站的一片骂声,包括对腾讯、对百度、对新浪……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大家认为:这些大网站垄断了互联网江湖,并且靠抄袭和跟随封死了创新者的路。现实似乎也支持这样的说法:这些大网站总是在别人的业务做得有起色的时候才以抄袭的方式进入,但几乎从来不收购,比如博客、比如视频、比如社交网站……其成功模式很简单,基于自己已有的人气,复制别人的业务,将流量留在自己的网站里。

  这确实值得创新者们焦虑:一个新业务要取得公众的认同、获得足够的人气是需要时间的,而各大网站借助自己现有的人气优势的半渡而击式的打法确实使他们难以招架。于是开始有人在喊微创新、有人在喊在夹缝中生存、有人在喊寻找大网站不屑做的角落……

  真的已经到了在夹缝中生存的地步了吗?真的只有放弃了吗?可是在国外我们明明看到了FaceBook,看到了Twitter,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成功挑战了现有权威的例子啊。中国互联网产业打破垄断的机会在哪里呢?

  其实机会就在于开放,在于建立标准化的、可供第三方开放调用的能力。

  在开放面前,再强大的垄断者都是脆弱的,因为如果垄断者也开放,那么它只是加入了你的步伐,而且破坏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如果不开放,它就无法应对开放者的挑战,只能认其发展壮大。

  虽然出身新浪,但其实新浪微博本身就是用开放对抗垄断的一个好例子,因为除了宣传优势,新浪微博很难借到新浪的势,而新浪微博渐成气候之后,又有几个依靠大网站的微博纷纷推出,但从用户数和活跃度上都和新浪微博相去甚远。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新浪微博的开放性大大高于其他几家。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象新浪微博这样的工具开放出来,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各种各样的能力,并逐渐形成可开放调用的联机功能层。基于这些强大的功能,即使是个人应用开发者也能开发出更加丰富的应用,这就是未来的横向细分的新产业链的雏形,在这样的产业链中,将有支付、广告、用户管理、GIS、版权内容调用(音乐、杂志、新闻等)、邮件等等丰富的功能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在这样的产业链中,应用层和功能层分离,任何垄断者都只能在一个环节里取得局部优势,如果不向其他环节开放就将被淘汰。

  这是最艰难的时代,因为这是一个新产业链的开始;这是最美好的时代,因为这是一个新产业链的开始。

  (本文摘自《互联网周刊》专栏,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wangyuquan)

2010-06-21

  李跃上位,至少暂时为人们对中国移动接班人的猜测画上了一个句号。然而,中国移动自身和无线互联产业将会因此受到何种影响,还远没有被人认识清楚。

  一、依靠中国移动掘金时代终结

  从去年开始,中国移动遇到了一系列原先难以预料的麻烦事。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移动发展业务的思路趋于保守。

  年初还是中国移动副总经理的李跃,在其分管内容与中国移动原分管数据业务的副总经理鲁向东做相应调整后,中国移动数据业务发展思路就已经沿着趋于保守的方向迈进了。

  此时,中国移动增值业务的支撑企业,不再像以前那样采取合作分成的模式,而是成为纯粹的支持方,主要以提供相关的服务来获得收入。这种模式与李跃所熟知的传统网络技术支撑企业的模式极其类似,而原先分管数据业务的鲁向东所提倡的合作伙伴模式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调整思路在年初就已经在中国移动的市场部和数据部中加以实施。

  近日,李跃荣升中国移动总经理,无论从中国移动面临的外部环境来看还是从其一贯的操作思路来看,都很有可能将其分管数据部和市场部时的保守思路拓展为中国移动的整体发展策略。

  据此,以往通过与中国移动合作,空中网、灵通网和TOM等实现上市,甚至新浪也在互联网发展危难时期受益于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政策。此后,为中国移动提供支撑的神州泰岳也顺利上市。然而,如果中国移动保守思路没有出现重大调整,从现在开始,其孵化上市公司的大门将就此关闭。

  二、无线互联创富大门敞开

  在无线互联时代,与互联网不同,无线互联将在物理承载层和实际应用层之间,增加一层强大的功能层。在功能层的支持下,应用将更加丰富。

  无线互联网的功能层不但可以明确用户的身份,而且可以调用GIS平台,提供计费功能和具有内容展示的多媒体功能等。正是因为无线互联网的功能层将非常强大,使新时期无线互联的产业机会和以往相比显得大不相同。

  虽然中国移动在基础网络支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在2G、3G乃至4G时代提供的管道,为各种无线互联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中国移动在数据业务发展思路方面的保守,将浇灭欲与之合作的众多无线互联应用企业的热情。因为中国移动一旦彻底关掉数据业务开放合作的大门,其他企业与之合作的机会已经变得很少,要想借此上市更是难上加难。

  迫于这种压力,无线互联产业链将要重新思考如何在没有运营商的日子中生活。正是这种现实的压力,无线互联产业中的各类企业,将会在全新的开放产业环境中组织新产业链。祸福相依,在手机游戏、手机支付、GIS等应用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无线互联产业重构并因此变得更加开放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此时,虽然中国移动等运营商还能够为无线互联产业的发展提供管道支持以及参与相关的应用发展,但是,最关键的是,新的无线互联产业链再也不姓“中国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