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11-05-30

行业秩序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套大家都有意愿自觉遵守的信用系统。

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写过一本著名的哲理小说《蝇王》,说的是未来的一场战争毁掉了人类的和平。一群孩子乘着飞机逃离战火,不想飞机失事,孩子们被困在了一个荒岛上。最初孩子们齐心协力,共同应付随之而来的种种困难。但在一片陌生的、远离规范制约的土地上,人性恶得到了空前的释放,孩子们最终自相残杀、同归于尽。

一、规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就是这样一片陌生的、没有规则的土地,从瀛海威的艰难起步,到新浪搜狐的上下求索,慢慢地,终于发展成了拥有数十家海内外上市公司的巨大产业。可是,曾几何时,互联网领域从艰苦创业、模式创新逐渐变成了眼球经济和烧钱,又逐渐堕落到相互抄袭、恶性竞争、侵犯知识产权……

比没规则更糟糕的是有人能超越规则。

无线互联网原来是电信运营商后花园,连名字都叫“移动增值业务”,做无线互联的公司叫移动增值业务提供商,简称SP。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推出梦网创业计划,正式向SP打开了大门。移动增值业务的市场潜力令所有人感到惊讶:新浪、搜狐等互联网企业靠移动增值业务摆脱了在纳斯达克被摘牌的危险;空中、灵通、TOM、华友等一大批专注无线互联的企业迅速在纳斯达克上市……但问题也紧跟着来了:欺诈用户、强制订购、自消费等问题层出不错,手机成了吸费、扣费的陷阱,移动增值业务也慢慢变成了过街老鼠。从2006年开始,政府加强了对SP的监管力度,要求移动增值业务的订购执行“二次确认”制度,移动增值业务的市场不可避免地迅速下滑。

10年过去了,回顾这段移动增值业务市场大起大落的经历,我们看到,梦网的迅速崛起,最大的原因就是有明确的规则制定者——中国移动,也有清晰的规则——“梦网创业计划”。而梦网的迅速衰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梦网规则被超越:各种有背景、有关系的人发现了这块利益巨大的蛋糕,纷纷找上门来,规则对这些人毫无约束力;同时,运营商发现了自己在移动增值业务市场中的强大主导力,一边做裁判员,一边做起了运 动员。

运营商对无线互联的控制力确实强大,其间虽然有Free Wap和客户端企业的努力,但终归难成气候。是iPhone和紧随其后的Android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iOS和Android大大降低了开发门槛,而有了AppStore,开发者再也不用费力去敲运营商的门了。

但是苹果公司也不是那么透明和通情达理的。立足中国为国外的iPhone用户提供游戏社区服务的公司木瓜移动就遭到过苹果公司的粗暴对待:没有理由、没有提醒的产品突然下线。木瓜移动的总经理沈思飞到美国,想尽办法见到了苹果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得到的仍然是坚持下线的决定和模棱两可的理由。木瓜移动被迫转战当时规模尚小的Android市场。而就在木瓜社区在Android市场初见起色时,木瓜移动又莫名其妙地收到了重回AppStore的邀请。

幸而在中国iPhone只是小众,在中国的无线互联市场,真正具有巨大潜力的是Android市场。而Android的开发者谷歌公司对应用开发者的认证和监管并不严格。

二、公平

开放的环境有了,但开放不等于有序,要在没有主导者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产业环境并不容易。从无线互联的角度,要顺利地把优质的应用和服务提供给用户,需要以下三个层次的共同努力:

承载层:即运营商提供的接入和带宽保障。运营商一贯把无线互联视为增值业务,强调的更多的是对基础话音业务的保障,现在虽然对无线互联业务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但仍然远远不够。

功能层:无线互联和传统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清晰的功能层,在传统互联网领域,运营商做好承载,其他所有的功能实现都是由应用提供商自己解决,而在无线互联领域,对功能提供、特别是联机功能提供的要求大大提高,基本不可能由应用提供商完成,因此传统上是由运营商负责提供的。但由于运营商的体制限制,其功能提供往往不能很好地支撑应用提供商的需求,因此无线互联的开放环境催生出了一大批包括搜索、支付、定位、版权内容等向第三方提供标准化的开放调用的功能接口(API)的功能提供商。

应用层:无线互联是创新者的天堂,因此无线互联的应用开发者往往是比较小的团队,可以更好地把握和满足用户需求,但技术难度往往成为创新的限制,因此,如何降低技术门槛,是无线互联应用繁荣的重要前提,比如,有了更多的可供开放调用的第三方功能,应用开放者就能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应用。

由于这三层之间必须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业务提供,为了争夺产业链的控制权或者为了更多谋利,公平问题也更容易在各层之间暴露:

承载层和功能层、应用层之间

承载层和功能层、应用层之间最容易出现的是网络中立性(Network Neutrality)的问题,这在国际上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而且在很多国家得到了立法的保护,例如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就在2010年底以三票赞成二票反对的表决结果批准了旨在保护网络中立性的新规则,其核心内容包括:

1、透明化:无线和有线宽带服务提供商必须公开其网络的管理和经营情况。

2、保障服务:固定宽带服务提供商不得屏蔽合法内容、程序、服务,不得伤害他人的设备;移动宽带服务提供商不得屏蔽合法网站,或与其语音、视频服务相竞争的应用。

3、反歧视:固定宽带服务提供商不得对合法网络流量进行不合理的歧视,价格歧视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中国运营商在基础通讯中的垄断权利延伸到了互联网领域,歧视现象并不罕见,例如某运营商以自己的带宽保障和某应用提供商合作搞宽带视频服务。随着无线互联市场的开放,运营商与无线互联应用提供商之间的矛盾也会逐渐暴露,希望中国在这一领域能加快研究、加快立法。

功能层和应用层之间

在为中国移动做咨询时,我曾经和中国移动的朋友戏称,移动梦网就是个“垃圾填埋场”,对开发者来说,与其花大精力开发一款肯定会被淹没的精品业务,不如多开发几款应用、多占几个位置,这样,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产生了。这也是移动梦网后期产品质量严重下降的原因之一。

不管是iPhone的AppStore还是谷歌的Android Market,问题仍没根本解决,只是由于有了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无线互联应用多了一个有效的推广渠道,这一问题才得到部分缓解。

但是,威胁着无线互联产业良性发展的,是梦网后期暴露出来的另一个大问题:当移动梦网成了代收费通道的时候,很多借助梦网收费的非法业务——比如黄色网站——开始出现。虽然运营商对合作伙伴的资质审查越来越严,对合作伙伴的内容监督越来越细,但问题似乎仍然存在。也难怪,提供代计费功能的运营商就相当于银联,如果要银联来保证刷银联卡售出的产品没有假冒伪劣、没有缺斤短两,谁都知道确实有难度。

三、信用

在运营商对产业的控制力明显减弱的开放的无线互联时代,能不能自己建立起来大家都能够自觉遵守的内生性规则呢?面对未来,我们仍然有充分的信息。因为行业秩序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套大家都有意愿自觉遵守的信用系统。

接口开放:因为各层之间存在交叉调用的关系,如果接口采用私有标注,那么大的功能提供商就容易形成对应用提供商的垄断优势,短期看是功能提供商获利,长期看这样做会扼杀创新,对功能提供商也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在积极协调各家功能提供商采用标准的功能接口向应用提供商开放。

信息透明:信息透明是信用体系建立的前提,幸而在无线互联环境中,只要接口开放这一条件可以满足,就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即,从开放接口中自动生成可供产业链各方开发查询的数据,尤其是各家企业经营的信用情况。

信用共享:信用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信息透明的环境里,大家都会自觉维护自身的信用,同时拒绝与破环产业环境的企业合作,因此我们提出了信用共享的机制。例如,调用某开放功能的应用提供商如果做了损害这家功能提供商的事情,我们就会将此事通报给所有其他的功能提供商,并号召大家一致拒绝提供任何功能给这家应用提供商,考虑到问题的后果,应用提供商就会更不愿意损害任何一个功能提供商的利益。

2011-01-17

成就伟大的事业需要时机和能力。陆游说“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英雄也要生逢其时才能成就事业。李自成机遇不错,可惜没把握住;王阳明绝世的大才,可惜没有时机。要在现实世界里成就事业,能做的就是积蓄实力、提升水平,在时机成熟时果断出击。因此李白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要扶摇直上,风是时机,而大鹏是能力。

把握时机

“生逢其时”说的是机遇问题。机遇的把握能力往往直接关乎事业的生死。过早过晚都可能是致命的。嘉丰资本的简江,一位我尊敬的互联网领域的年轻思考者,曾经打过一个比方—雨季之前的旱季很长,有些人坚信雨季一定会来,早早的播种。但雨季迟迟未到,那颗种子为了存活,长成了一株仙人掌。最后雨季终于来了,仙人掌受不了这么多水,直接被泡死了。

把握机遇首先就要了解潮流。在高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相关领域创业,无线互联、社会化和开放是这个时代三个最大的机会。这三大机会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改变在未来还会迅速放大:

10年前中国移动就推出了移动梦网,造就了一大批海外上市的SP公司。然而一个非运营商主导的、以联机服务为特色的无线互联时代才刚刚来临。由于手机的私密性和随身性,由于广泛覆盖的无线网络的带宽增大,由于Android系统带来的应用软件开发能力提升,无线互联的潮流代表的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个性化的联机服务能力。

SP时代中国有了所谓“三低用户”的说法,这使得SP们陷入了尴尬境界:主流用户没有消费能力。其实,没有消费能力的人未必没有影响力。日本东京涩谷的女中学生造就了日本电信业务的时尚、美国城市中间的穷孩子带来了运 动鞋的流行……由于FaceBook和Twitter的带动,以新浪微博、开心网和摩尔庄园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在中国发展迅猛,形成了便利的好友推荐和影响力传播的平台。未来的成功业务必然要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以利用社交网络和影响力传播的巨大威力迅速占领市场。

过去十年在互联网上的争夺是平台的争夺,各家都想做大做全、一家通吃,创新者似乎失去了成长空间。但是这一情况在今年突然转变,新浪微博、百度搜索、阿里巴巴支付宝等功能纷纷向第三方开放。我们今年成立的、以开放API的标准化和市场推广为目标的开放应用联盟也发展迅猛,现已有新浪、百度、卓望、高德、维旺明、贝多、千尺下载等三十余家公司加入并提交了开放API。11月中,开放应用联盟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开会讨论了加强开放API的标准制订等议题。开放正在逐渐成为创业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或者提供强大的开放功能,或者利用别人的开放功能迅速做大做强!

提升能力

在企业自身能力提升方面,最近“微创新”成了一个时髦词汇。但我在各个场合都在不断强调,微创新其实是大公司的专利,创业者必须追求和大公司的业务有足够区隔的大创新才能生存。不然,你的产品刚上市,就被大公司用微创新的办法PK掉了。

对大创新的质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大创新需要以雄厚的财力做保障,大公司才有能力搞大创新;二是认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完善,小公司的大创新容易被大公司抄袭、难以保护自己利益。

其实,第一,创新不是财力决定的,而是思维决定的。大公司里做微创新的人会受嘉奖,而真正有大创新思维的人反倒难以容身,比如曾经是腾讯产品经理的摩尔庄园的创始人汪海兵;比如曾经是全聚德烤鸭冠军的鸭王创始人刘恩来……因此,不要害怕大企业,创业企业越创新就越不会和大企业冲突。大企业最创新的部门只能是投资部。谷歌可以说是大企业里最创新的之一了,其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领军产品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仍然是收购来的。

第二,也不要害怕被大企业抄袭。如果你做的是大创新,大公司往往会无动于衷,因为他们内部根本就没有相应的部门。如果你的应用刚刚推出就被大企业抄袭了,那多半是因为你不够创新,而且“挡了巨人的路“,别人早就要做这样的产品,你的经验教训正好被人家以微创新的办法吸收。而如果你的应用是在已经被市场证明之后才被大企业抄袭,这恰恰证明你的路走对了,大企业成了你的创新力的最好的背书者,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在既定的道路上向前跑。

当然,追求大创新不等于上来就做平台、做复杂无比的应用。大创新指的是离现有的产品距离远、满足用户需求的方法新、业务设计的思路独特、和时代潮流结合紧。做大创新的人追求的不是在细节上复制竞争对手,而是在模式上超越竞争对手,就象思科对传统电信设备商、戴尔对传统电脑制造商、谷歌对传统搜索提供商、FaceBook对传统社交网站……

追求大创新也不等于不重视细节。真正伟大的创新者恰恰是能够兼顾战略和执行的人。诺基亚本来已经是手机世界的王者,却被苹果公司以一款没有手机思维的手机击败了,而这款手机的细节同样令人称道。同样的,当谷歌替代了先于自己的搜索引擎时,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谷歌搜索的简洁到没有一丝多余的页面。但,关键的问题是,执行好只是必要条件,而好的战略、大的创新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大时代,时代呼唤伟大的创新者和巨大的创新应用。做体力劳动的只会低头拉车的IT民工不可能是伟大的创业者。未来的王者必然是在战略上积极把握上述三大机会、在执行上以极简化设计最大限度贴近用户需求的人。做为大创新的倡导者和支持者,我们寻找的是胸怀伟大梦想、希望改变世界的人,你是吗?